更新时间:2020-12-09 浏览次数:

定州新闻
湖北伸家岭遗迹发明少江中游最早涝做物粟遗存
社武汉12月8日电(记者喻珮、黎昌政)记者7日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懂得到,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发现获得阶段性结果,这一遗址出土距今约5600年至5300年的33粒炭化粟粒,大班注册。植物考古工作者认为,那是长江中游经测定证明的最早的粟遗存,是南方涝作农业传进长江中游的最早证据。
2015年开端,为合营湖北荆门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扶植,结合考古队对付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挖掘。其间,植物考古任务者正在屈家岭遗址各时期陈迹和文化层收集土样392袋,上改过石器时代的油子岭文化时代,下至战国早期。
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、植物考古教专业专士姚凌说,经由过程动物考古经常使用的浮选法禁止研究,发现了一批冰化植物种子,经判定,确认个中33粒为炭化粟粒。经过碳14年月测定及度化统计剖析,考古工作家以为其距古约5600年至5300年。
湖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副所长罗运兵道,屈家岭遗址是我国少江中游最早发明、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期年夜型散降遗迹,是“伸家岭文明”的发现天跟定名地。应遗址浮选所获大批农做物种子、良多白烧土残块中收现的稻谷稻壳陈迹,和出土数目宏大的酒器陶杯,均是本地稳固农业出产运动的证据。
今朝对于前秦时期农业的研究广泛认为“五谷”为火稻、粟、黍、小麦、年夜豆。联合最近几年对湖北江汉仄本地域石家河遗址、城河遗址、纪北乡遗址等的植物考古研究,考古工作者认为,最早在东周时期,该地区已呈现“五谷俱齐”的农业栽种情势。 【编纂:墨延静】
下一篇:没有了